本文目錄
一、德國在二戰的王牌武器
王牌武器……可以說是德國,乃至整個二戰或者說整個突擊炮史的巔峰之作。380MM/5.4L臼炮發射火箭彈,備彈14發
乘員5人(車長、駕駛、3位炮手)
長度6.28米
寬度3.57米
高度2.85米
重量65噸
發動機梅巴赫HL210P45汽油
-功率600匹(450千瓦)
馬力重量比9匹/噸
懸掛系統扭力棒
最大速度4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平地:120公里
越野:85公里
正面45度150mm裝甲,側后面80mm裝甲
前面提到的380公厘的“Raketenwerfer”(rocketlauncher)61型5.4倍徑是一種后膛裝填的火箭(迫擊)炮,亦即發射的物體為火箭彈,但是可以像迫擊炮一樣以仰角發射以增加射程,或者射擊制高點;炮膛來福線繞距為205.4公分。
火箭彈體就長達1.5公尺,彈頭為125公斤的高爆炸藥或者是成型裝藥(shapedcharge);如果目標是強化據點或碉堡,380公厘的成型裝藥彈頭可以深深地貫穿2.5公尺的水泥墻(理論上這種火箭彈對防空塔“Flaktower”上3.5公尺的外墻同一個點射擊兩次就會有個大洞出現)。
火箭迫擊炮使用高爆炸藥彈頭的射程可達5,650公尺,彈體重達345~351公斤。發射時的發射藥會將彈體以每秒40公尺的速度推出炮管,彈體本身40公斤的燃料點燃后再將彈體推送到每秒250公尺的速度飛向目標。
突擊虎的炮膛。
火箭彈體就長達1.5公尺,彈頭為125公斤的高爆炸藥或者是成型裝藥(shapedcharge);如果目標是強化據點或碉堡,380公厘的成型裝藥彈頭可以深深地貫穿2.5公尺的水泥墻。
火箭迫擊炮使用高爆炸藥彈頭的射程可達5,650公尺,彈體重達345~351公斤。發射時的發射藥會將彈體以每秒40公尺的速度推出炮管,彈體本身40公斤的燃料點燃后再將彈體推送到每秒250公尺的速度飛向目標。
火箭迫炮的前端有個特殊的外觀,就是炮口外有一圈排氣孔,搞的炮管看起來有如餐桌上的胡椒罐(Pepperbox)一樣。這一圈排氣孔的設計原因在于火箭發射時會產生高壓且有毒的廢氣瓦斯,如果發射后斷然打開炮栓只會造成全車官兵悲劇性的下場,況且發射時的廢棄瓦斯會造成過高的膛壓,對武器本身也會造成損害,因此排氣孔的設計就是達成毒瓦斯的排泄與降低膛壓的效果。
日期生產數量編號
1944年2月2305001–305002
1944年7月3305003–305005
1944年8月3305006–305008
1944年9月8305009–305016
1944年10月9305017–305025
1944年11月6305026–305031
1944年12月20305032–305051
1945年1月10305052–305061
1945年2月13305062–305074
1945年3月3305075–305077
1945年4月7305078–305084
1945年5月4305085–305088
在戰斗記錄方面
1944年8月華沙抗暴起義。德軍出動大軍鎮壓。
8月13日裝甲兵總監部下令將突擊虎編成裝甲部隊,稱為陸軍第1000突擊臼炮連(HeerSturmMrs.Kp.1000),但是正式的編裝表在9月15日才頒布。
8月14日部隊獲命向中央集團軍集團開拔。8月15-18日由Alkett人員操作的2輛突擊虎前往華沙,在華沙初步測試住民地戰斗的效果后,至少其中一輛調回國內改修。
1944年9月該連一個排的兩輛車配屬給109裝甲旅開拔到匈牙利(隨后便成FHH裝甲師)。10月再度轉移到華沙。
12月該連參加看守萊茵作戰。此時只有3輛突擊虎。由于機械故障問題,并未能發揮預期作用。
第二個突擊虎單位1001連在1944年9月23日成立,10月22日完成戰備。12月和1000連一同參加了看守萊茵作戰。
1945年1月參加北風作戰,1001連的突擊虎首次發揮對城鎮戰的威力。像某村落的美軍射擊,炸翻了村里美軍的三輛M4,美軍防務暫時癱瘓。但是發射時的巨大煙霧立刻被美軍的偵察機發現,加上村民告密,1001連急忙撤退,但是還是損失了車輛。
1945年1月23日改屬炮兵單位,擁有6輛突擊虎。之后3月西撤度過萊茵河,在Bonn和Drolshagen抗擊美軍。不久彈盡,成員爆破車輛后撤退。
第三個突擊虎單位是1002連,成立于1944年10月22日(一說11月14日)
1945年1月23日改屬炮兵單位。
2月在Reichswald與美軍戰斗,后在Rheinberg撤退度過萊茵河,在Kirschellen附近與美軍短暫交手。
3月底在Minden附近彈盡援絕,成員爆破車輛后向美軍投降。
阿登反擊戰之后,突擊虎完全就是德軍的守門員,威力強悍,打不壞,基本只要突擊虎還在正常作戰,德軍的防線就沒有跨。如果不是蘇軍和美軍有足夠的空中打擊能力,單單依靠地面進攻的話,很可能要比實際中慢上幾個月甚至更多。
戰后,有兩輛突擊虎幸存,其中一輛在德國裝甲博物館,另一輛則在庫賓卡戰車博物館。
二、二戰名將怎么解鎖5個王牌部隊的
裝甲坦克飛機。根據查詢游戲二戰名將官網顯示。
1、游戲二戰名將解鎖5個王牌部隊需要裝甲坦克飛機。二戰名將征服前線是一款戰爭題材的策略類游戲,在這款游戲中玩家們能夠來嘗試建立自己二戰軍團。
2、《二戰名將》是一款于2018年開發的策略手游,玩家需要配合各個兵種的策略,升級科技和將領,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戰略目標。
三、曾經拿破侖時代的法國王牌陸軍,為何在二戰中如此窩囊
法國歷來就是歐洲大陸上的強國。在拿破侖和一戰時代,法國軍隊都表現出了相當強悍的戰斗力。尤其是他們的陸軍部隊,更是一種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存在。然而到了二戰,面對納粹德國的進攻,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陸軍卻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法國也在開戰不到40天的情況下,便宣告投降。
那么,明明在拿破侖時期和一戰時所向披靡,為何法國陸軍在二戰中就不行了呢?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呢?在拿破侖時期,整個歐洲就只有俄國和英國沒有被法國控制。法國陸軍在拿破侖的指揮下幾乎是一路摧枯拉朽。如果不是俄國的寒冬和法軍的補給問題,恐怕拿破侖會將整個歐洲大陸統一。當然,法國陸軍能有這樣的表現,和拿破侖的指揮是分不開的。拿破侖是一個天生的統帥。在他的戰術中,非常強調騎兵和炮兵的協同合作,而這也是法國軍隊戰無不勝的制勝法寶。在利用兵種打出配合的同時,拿破侖尤其喜歡采取縱隊戰術。
縱隊戰術能讓軍隊隨時變換不同的隊形,讓騎兵的沖擊力和炮兵的殺傷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拿破侖在戰爭中多次運用這個戰術,最終效果也都非常理想。在一戰中,面對德國百萬軍隊的侵略,法國陸軍有效地利用了塹壕、鐵絲網和馬克沁機槍三大法寶,使得德國軍隊的推進舉步維艱。再加上法國軍隊有著強烈的保家衛國意識,爆發出了驚人的意志力和戰斗力,而德國則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中。因此到戰爭最后,德國軍隊始終沒有跨過凡爾登。
一戰后,法國陸軍被稱為“歐洲最強陸軍”。可見,這是一個多么高的評價。但是到了二戰中,法國軍隊卻變得非常弱。這是怎么回事呢?和拿破侖時期及一戰時期相比,法國軍隊這時候出現了三個短板:一是不再有優秀指揮官,二是戰略方針出現了問題,三是普遍的厭戰情緒。由于有一戰的勝利經驗,因此,軍方出身的法國元首貝當,并沒有對德國軍隊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貝當看來,德國短時間內,絕不可能卷土重來。
當然了,為了防止半個世紀或是未來可能爆發戰爭,貝當也建議在法德之間修一條固若金湯的防線。1928年,法國投入50億法郎,開始正式修建馬奇諾防線。1940年,馬奇諾防線正式完工。在防線之中,大炮、壕溝、堡壘、發電站、醫院等設備一應俱全。甚至在大的隘口,還有有軌電車通道。不過,這條防線僅僅是防御法德邊境。像法國和比利時邊界的阿登高地,就沒有修筑防御工事。之所以不在阿登高地修,一是因為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適合大部隊運動作戰。
二是由于比利時方面強烈反對。萬萬沒想到,后來德國軍隊正是從阿登高地攻入法國的。在馬奇諾防線完工后,貝當對于抵御德國是相當有信心的。眾所周知,貝當是一位防守大師,他始終堅信防御就是最好的進攻方式。而這也幫助法國在一戰中取得了勝利。不過,貝當并沒有意識到,他所熟悉的戰爭,早已在二十年多年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一戰中,坦克剛剛發明,并沒有被投入到戰場之中。所以士兵推進的塹壕戰就成了戰爭的主要形式。但隨著希特勒上臺后,德國迅速發展重工業,德國陸軍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建立了一支以坦克為主的裝甲部隊。這也就意味著,雖然馬奇諾防線會在塹壕戰中成為德國人的夢魘,但在坦克裝甲的攻擊之下,馬奇諾防線的威能會大打折扣。并且后來德國人也壓根沒有進攻馬奇諾防線,這就讓法國最引以為傲的防御武器成了擺設。除了領導無能及戰略戰術失誤外,法國軍隊的表現差,也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
一戰之后,法國上下彌漫著厭戰情緒。上至國家領導,下到軍隊士兵,全都受這種情緒影響。從士兵層面來說,法國士兵因為向往和平而失去了一戰時期的銳氣,戰斗力大不如前。而反觀德國軍隊,則是鉚足勁想要洗刷一戰的恥辱。此消彼長之下,戰爭就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面。從國家領導層面來說,由于全國反戰,因此主和派的政客得到選票獲勝。
主和派上臺后,一直采取著小心謹慎的“綏靖政策”。任由德國在周邊地區胡作非為,不予理睬。在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淪陷后,法國還以調停的名義,和英、德、意簽訂了“永遠友好”的和平條約。當斯大林預感到德國的威脅,找上門來結盟時。法國又希望將禍水東引,拒絕了結盟事宜。這一事件,導致蘇聯轉而和德國簽訂條約瓜分波蘭,最終釀成了大禍。(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等)